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组织人事部、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市级各部门组织(干部、人事)处(部),各高校博管办,各博士后设站单位,各博士后研究人员: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持续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展现我市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风采,按照《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18 号)有关要求,现将我市组织参加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博创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全国博创赛要求,通过项目选拔、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坚持竞争择优、优中选优,遴选组建全国博创赛重庆代表团,力争大赛各奖项数量均不低于第二届全国博创赛,充分展现我市博士后研究人员风采,进一步彰显我市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二、大赛主题
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
三、项目选拔
(一)择优遴选一批
各博士后设站单位按照参赛要求组织近三年国家、市级博新计划、特别资助特等资助入选人员参赛,于4月20日前填报《博士后项目参赛报名表》(附件 3)发送至市博管办指定邮箱,重庆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博管办)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遴选 28 个(各组别、赛道各 1 个)项目团队参加全国博创赛集训。
(二)设站单位推荐一批
组织我市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重点企业,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和科研领域,由市博管办点对点联络包装 28 个(各组别、赛道各 1 个)项目团队参加全国博创赛集训。
(三)面向全市选拔一批
我市博士后于 4 月 30 日前在大赛官网完成自主报名参赛,由市博管办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遴选 28 个(各组别、赛道各 1个)项目团队参加全国博创赛集训。通过集训确定全国博创赛创新赛、创业赛组别的重庆市推荐项目团队,未入选的项目团队还可参加揭榜领题赛或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
四、时间安排
(一)活动报名(2025 年 4—5 月)。组织召开第三届博创赛启动会,面向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各博士后设站单位等广泛发动报名,组织开展三个一批集训项目选拔工作。
(二)项目培训(2025 年 6 月)。按照大赛总决赛参赛名额1:3 的比例选拔参训选手,对参训选手进行集中培训,确定重庆市推荐的项目团队。
(三)赛前集训(2025 年 7—10 月)。对重庆市推荐的项目团队和取得参赛资格的项目团队进行集训。
(四)全国总决赛(2025 年 10 月)。代表重庆市出征第三届全国博创赛总决赛。
五、激励政策
(一)国家激励政策
1.大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若干,按照金奖 10万元、银奖 5 万元、铜奖 2 万元的标准发放奖金,优胜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对积极组织参赛、成绩突出的参赛地方、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2.创新赛、创业赛、揭榜领题赛组别的每个赛道设置金奖 2名、银奖 4 名、铜奖 6 名、优胜奖若干名(根据各赛道实际参赛情况确定,每个赛道最多不超过 12 名)。
3.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每个赛道设置金奖 3 名、银奖 7名、铜奖 10 名、优胜奖若干名(根据各赛道实际参赛情况确定,每个赛道最多不超过 12 名)。
(二)重庆市激励措施
1.获得全国博创赛金奖的博士后可直接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银奖、铜奖的博士后且已取得副高级职称的,可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未取得副高级职称的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获优胜奖的博士后,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
2.获得金奖的博士后(团队排名第 1)直接纳入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银奖(团队排名第 1)的纳入研究项目特别资助一等资助;获得铜奖(团队排名第 1)的纳入研究项目特别资助二等资助。
3.入选重庆代表团的博士后申报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可直接进入最终轮评审,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4.根据各区县、各设站单位参赛组织和获奖情况,市博管办择优颁发“优秀组织奖”。
六、有关要求
(一)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各高校博管办、各博士后设站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赛。要积极配合大赛宣传工作,对活动概况、报名情况、项目情况进行持续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二)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按照全国博创赛揭榜领题赛要求,提供不少于 1 项可供博士后、博士挑战的技术需求(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于4月20日前报市博管办。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组织参赛情况和技术需求提供情况将作为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
(三)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简约节俭办赛,务实高效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实效和质量。
联系人:李欣
联系电话:023—88152120
电子邮箱:cqpostdoctoral@163.com
附件:1.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条件
2.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赛事安排
3.博士后项目参赛报名表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