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 导 简 报
2024-2025学年第7期
部门:教学督导办公室 2025年1月10日
2024年在校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4.62。
(二)学生对学院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最高,为4.72;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师风)满意度次之,为4.71。
(三)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对专业课程学习对今后帮助就业或深造、对大学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均低于4.62;学生对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的意愿最低,为4.4。
(四)学生对专业满意度方面,“数字经济”专业满意度最高,为5.0,“投资学”、“市场营销”专业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29、3.0。
(五)学生对学院满意度最高的是音乐舞蹈学院,为4.88;外语外贸学院与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54、4.49。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主体,学生满意度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学生满意度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学业投入、教育体验、教师评价、教学质量、资源与服务支持等方面的评价与反馈,更具针对性地优化与改进工作,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学生满意度。
二、调查对象与参评结果
本次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线上问卷实施,历时一个月,调查对象为全体学生,全校共9877人参评,占普通本科在校生的33.82%,各学院参评人数见表1。学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62。
表1 各学院参评人数一览表
学院 | 参评人数 |
跨境商务学院 | 940 |
管理学院 | 927 |
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 | 1438 |
外语外贸学院 | 978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481 |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 | 1571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802 |
影视融媒体学院 | 542 |
艺术设计学院 | 428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133 |
教育学院 | 987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 |
重庆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学院 | 647 |
合计 | 9877 |
三、调查问卷与内容方法
本次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工作的评价、对学习投入与自我学习及成长的评价四个方面,共30个题目。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5=满意/非常愿意、4=比较满意/愿意、3=一般、2=不太满意/不太愿意、1=不满意/不愿意”,得分越高,表示学生的学习体验满意度越高。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进行,报告内容参考了问卷星提供的《在校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n(适用于在校1—4年级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满意度调查全面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共收集到9877人次的有效反馈。从性别维度来看,男生参与者有2489人,占总人数的25.2%,女生参与者则多达7388人,占比达74.8%。
图1 参与者男、女生比例图
(二)分板块分析
1.对教学工作的评价
本次在校学生满意度调查针对教学工作的评价设置了12个题目,具体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本学年,针对学生对教学工作板块的满意度涵盖了关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内容、教师水平、学术氛围等方面的评估,整体结果显示出较高的满意度水平。该板块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65,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持积极态度。
从具体题目的得分来看,最高得分为4.71,显示出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有较高的认可度;其次,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得分为4.69,反映了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该板块中,专业开设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学校学术氛围得分最低均为4.63,虽略高于总体均值 4.62,但仍存在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后续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满意度。
表2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对教学工作的评价题目 | 满意度 |
1.我对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质量感到 | 4.65 |
2.我对学校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感到 | 4.66 |
3.我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师风)感到 | 4.71 |
4.我对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总体感到 | 4.63 |
5.我对所学课程“课程思政”(即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入程度感到 | 4.69 |
6.我对所在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感到 | 4.64 |
7.我对教师设计的课程内容、采用的授课方式感到 | 4.67 |
8.我对教师评价和反馈作业、考试、论文的及时有效性感到 | 4.66 |
9.我对课程考核方式总体感到 | 4.63 |
10.我对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注重程度感到 | 4.64 |
11.我对学校的学术氛围以及直接或间接参与研究的机会感到 | 4.63 |
12.我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感到 | 4.64 |
平均值 | 4.65 |
2.对学生工作的评价
本学年针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所涉题目涵括学校课外活动、职业培养、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及资助服务、辅导员工作等方面,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满意度态势,平均分值为4.66,显示学生对学生工作持认可态度,各分项满意度如表3所示。
表3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
对学生工作的评价题目 | 满意度 |
13.我对学校社团活动、科技文体竞赛等(课外活动)感到 | 4.63 |
14.我对学校培养职业竞争力的注重程度感到 | 4.62 |
15.我对学校的学风感到 | 4.66 |
16.我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 | 4.61 |
17.我对学校的心理辅导服务(如:可获得、方便、有益)感到 | 4.67 |
18.我对学院辅导员工作感到 | 4.72 |
19.我对学校的奖、勤、补、助、贷等学生资助工作与服务感到 | 4.68 |
平均值 | 4.66 |
具体得分而言,学院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居首,达4.72,约77%的学生满意(见表4),是30个题目中满意度最高的一项,充分表明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及成长引导方面成效显著,与学生构建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力推动了学生于校园生活中的积极发展,在学生支持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表4对学院辅导员工作满意度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满意 | 7609 |  77.04%
|
B.比较满意 | 1813 |  18.36%
|
C.一般 | 402 |  4.07%
|
D.不太满意 | 33 | 0.33%
|
E.不满意 | 20 | 0.2%
|
在学生资助工作与服务方面以4.68的评分位居其后,意味着学校资助体系相对完善,奖、勤、补、助、贷等举措落实较为到位,切实保障了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学习权益,推动了教育公平在校园内的达成。在心理辅导服务方面,得分为4.67,反映出学校在心理健康保障的工作切实有效,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应对学业、生活压力给予了重要支撑,助力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学风建设得分4.66,表明校园学习风气总体良好,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知识的汲取与学业的进步。
而在学校对培养职业竞争力的注重程度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上,得分分别为4.62和4.61,相对较低。这显示学校在职业规划引导与就业帮扶方面虽具一定基础,但仍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对提升职业素养、获取精准就业信息及技能培训的急切需求。
3.对学习投入与自我学习及成长的评价
本学年针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涵盖了专业培养、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师生交流、教学资源、学习成果等关键方面,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60,表明学生对学习投入与自我学习及成长基本认可,各分项满意度如表5所示。
表5学生对学习投入与自我学习及成长的满意度
对学习投入与自我学习及成长的评价题目 | 满意度 |
20.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我感到 | 4.6 |
21.我对自己课堂学习感到 | 4.64 |
22.我对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到 | 4.64 |
23.我对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和相互启发感到 | 4.67 |
24.我对学校实验实训室等条件总体感到 | 4.62 |
25.我对学校的图书资源感到 | 4.66 |
26.我对学校网络学习资源感到 | 4.64 |
27.我对大学学习成绩感到 | 4.56 |
28.我对专业课程学习对今后帮助就业或深造的满意程度 | 4.6 |
29.我对所学专业的总体满意度 | 4.62 |
30.我会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 | 4.4 |
平均值 | 4.60 |
具体来看,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方面,满意度达到4.67,处于较高水平。这充分体现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师生互动氛围良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图书资源方面,满意度均为4.64和4.66,这表明学校在常规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资料提供上表现较为稳定,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对于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专业课程学习对就业或深造的帮助以及所学专业的总体满意度,得分均在4.6左右,说明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在学校实验实训室等条件和网络学习资源方面,满意度分别为4.62和4.64,处于尚可范围,但随着科技发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校仍需持续投入和改进,以提供更优质的实践和线上学习环境。在大学学习成绩方面,满意度为4.56,相对偏低,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可能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最后,在是否会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这一题目上,推荐意愿仅为4.4,非常愿意推荐人数占比60.22%(见表6),在30道题目中,该项得分最低,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反映出学校在整体形象塑造、教学特色彰显、食宿条件改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需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以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推荐意愿。
表6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意愿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非常愿意 | 5948 |  60.22%
|
B.愿意 | 2331 |  23.6%
|
C.一般 | 1314 |  13.3%
|
D.不太愿意 | 151 |  1.53%
|
E.不愿意 | 133 |  1.35%
|
4.总体评价
对所有指标进行SWOT分析,具体分布见图3所示。

图2满意度—题目指标swot分析
分析解读
A区(优势区)
在此象限指标,重视度高并且实际NPS满意值也很高,说明这些指标是优势项可以重点突出或保持。
包括维度:17.对学校的心理辅导服务(如:可获得、方便、有益);21.对自己课堂学习;23.对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和相互启发。
B区(改进区)
在此象限指标较重视,但NPS满意值不高,说明需要重点加强改善。
包括维度:14.学校培养职业竞争力的注重程度;20.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24.学校实验实训室等条件;27.大学学习成绩;28.专业课程学习对今后帮助就业或深造;30.会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
C区(低优先级区)
在此象限重要性及NPS满意值都不高,这部分指标可减少关注,作为重要性低的改进。
包括维度:4.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9.课程考核方式;11.学校的学术氛围以及直接或间接参与研究的机会;13.学校社团活动;科技文体竞赛等(课外活动);16.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D区(供给过度区)
在此象限NPS满意值大于重要性,可以适当减少对这些指标的关注,保持现有水平即可。
包括维度:1.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质量;2.学校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3.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师风);5.所学课程“课程思政”(即结合课程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入程度;6.所在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7.教师设计的课程内容、采用的授课方式;8.教师评价和反馈作业、考试、论文的及时有效性;10.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注重程度;12.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15.学校的学风;18.学院辅导员工作;19.学校的奖、勤、补、助、贷等学生资助工作与服务;2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5.学校的图书资源;26.学校网络学习资源。
(三)专业满意度分析
专业参与率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1087人填写,占比为11.01%;学前教育专业有917人,占比9.28%;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有832人,占比8.42%等。不同专业的参与人数及占比存在显著差异。
专业满意度方面,满意度得分最高的是“数字经济”,为5.0,显示出学生对这个专业的高度满意,这可能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密切相关,学生对相关课程和职业前景充满信心。其次,在满意度得分较高的专业中,“舞蹈表演”(4.88)、“音乐表演”(4.89)和“音乐教育”(4.85)等艺术类专业也表现出色,表明学生对这些专业的学习体验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较为满意。而在信息技术与语言类专业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77)和“日语”(4.77)等领域同样表现良好,显示出这些领域的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学”(4.29)和“市场营销”(3.0)的满意度得分较低,提示这两个专业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和改进。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图3 全校各专业参与比例图与专业满意度
(四)学院满意度分析
整体来看,学生对各学院的满意度均值为4.62,反映出学生对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持较为认可的态度。
具体而言,各学院满意度得分存在一定差异。音乐与舞蹈学院以4.88的高分位居榜首,表明该学院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或学生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学生高度认可。影视融媒体学院与跨境商务学院并列第二,得分均为4.67,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等紧随其后,这些学院满意度得分相近,说明它们在各项工作上的表现较为均衡,与整体水平相符。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得分相对较低,为4.49。这可能暗示该学院在某些方面,如教学资源配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师生沟通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
表7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
学院 | 满意度得分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4.88 |
影视融媒体学院 | 4.67 |
跨境商务学院 | 4.67 |
管理学院 | 4.66 |
教育学院 | 4.63 |
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 | 4.61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4.61 |
重庆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学院 | 4.57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4.57 |
艺术设计学院 | 4.55 |
外语外贸学院 | 4.54 |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 | 4.49 |
平均值 | 4.62 |
五、调查结论
(一)本次满意度调查,学生参评人数为9877人,占普通本科在校生的33.82%。
(二)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4.62。
(三)学生对学院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最高,为4.72;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师风)满意度次之,为4.71。
(四)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对专业课程学习对今后帮助就业或深造、对大学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均低于4.62;学生对把本校推荐给他人报考的意愿最低,为4.4。
(五)学生对专业满意度方面,“数字经济”专业满意度最高,为5.0,“投资学”、“市场营销”专业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29、3.0。
(六)学生对学院满意度最高的是音乐舞蹈学院,为4.88;外语外贸学院与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工业软件产业学院)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54、4.49。
六、改进建议
(一)着力优化专业课程与考核体系。学校应深入分析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针对“投资学”“市场营销”等满意度较低的专业,联合行业专家与教育学者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增强课程实用性与趣味性,尤其是市场营销,作为一个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领域,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实习机会及行业联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职业准备;同时,全面评估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引入多元化考核指标,如项目实践成果、小组作业表现等,降低期末考试比重,以更精准地衡量学生学习成效,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满意度与学习动力。
(二)大力强化职业与就业支持服务。鉴于学生对职业竞争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不高,学校需扩充就业指导团队,邀请企业 HR、资深职场人士开展系列讲座与工作坊,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咨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挖掘更多实习与就业岗位,搭建企业与学生精准对接平台;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建设,涵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内容,助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三)优化学院师生沟通与人文关怀机制。立多样化师生沟通渠道,除传统的课堂互动、办公室答疑外,利用线上平台开设“院长/系主任信箱”“专业导师在线交流室”等,确保学生反馈及时受理与回应;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学术沙龙等活动,营造轻松交流氛围,增进师生情感。在人文关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压力,设立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完善奖助学金评定、荣誉称号评选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从情感与制度层面提升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与向心力。
(四)全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与形象。为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与推荐意愿,学校可深度挖掘办学历史与特色学科优势,塑造独特校园文化品牌;加大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文化节、学术科技节等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学校教学成果、师生风采与校园生活,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全方位塑造积极向上、富有吸引力的学校形象。